
與人閒聊茶時,通常論及兩題,一是你都喝什麼茶,二是你最喜歡什麼茶。關於這個「最喜歡」啊,圓融成熟的正解大概是:「有點難說,各有特色呀(眨眼)」。
我本也想,世間諸茶萬象、百味齊放,對剛入茶叢探索的花心人,應是雨露均霑地品嚐越多越好,即便當下有所謂一見鍾情,難保下個月就遇上新人笑,情變得比翻書還快。茶葉種類那麼多,台茶喝過了還有中國茶,青茶嚐盡了還有六大茶系的另五家族。你越細究,它越遼大。
所以吧,說最愛何苦,不如,我們來說最驚豔。那初入口拍案叫絕的,與喝完後低迴難忘的,都在列,名次全憑當下飲用時的心情與感受,不客觀也不科學,請大家當作是條趣味為主的快問快答 ^ ^。
1. 2021 水蜜桃白茶
事前完全沒料到它會這麼好喝,所以才驚豔。飲畢後整個人都被水蜜桃香給溫暖了、安撫了,所以更喜歡。
要知道白茶不是花茶,而是完全不殺菁、不揉捻,直接乾燥萎凋製成的茶,它的水蜜桃香是經輕微焙火提出來的天然體香,並不是靠窨製;也因此白茶很吃自然環境、風土水等品質,環境底子不好,做不出白茶。且白茶還有久放的價值,才引人稱道,「一年茶、三年藥、七年寶」(也有人說「五年寶」或「十年寶」,總之,都是寶)。
沖泡白茶時,水溫不用太高,但浸泡時間要久一些。不經揉捻的茶葉形體較大,所以我會用較寬口、或深度較高的蓋碗,讓它有充分空間舒服地泡個澡。
每喝這款白茶都會忍不住微笑,感覺自己不是在喝白茶,而是在喝春天,耳畔彷彿傳來一首消暑解渴的柔風慢歌。真的是一邊喝,一邊要誠摯地感謝台灣風土對我們的厚愛。
2. 2022 台灣水仙(輕焙火)
水仙在這並不是花,而是一茶樹品種,源自中國,後移植來台,吃台灣風土而茁壯。製茶師以台灣鐵觀音的作法烘焙,同時為了和它的發源地-閩北武夷水仙-作區別,所以稱台灣水仙。水仙除能做鐵觀音還能做包種茶,一般產量少,並不那麼家喻戶曉,但我是沒想到它竟這麼甘醇。
茶葉本身揉捻成緊球狀,沖泡時先作了溫潤泡的準備。第一沖茶湯便感受到了明顯的瓜果味,是小黃瓜、大黃瓜那種帶清涼感的蔬菜。二三四泡,就是滿滿鐵觀音的勁道,有骨梗有血肉,一腔挺拔爽口的調性,餘韻也足。
身邊長年喝茶的家人,不喝鐵觀音這類重烘焙的茶,但我這萌新,現處於什麼茶都來者不拒的階段,因而除了這支台灣水仙,還陸續用紫砂壺或朱泥壺(如首圖)試了幾許,像清新木柵正叢、梅占,或號稱以高山茶做成的鐵觀音,前兩日還喝了中國來的武夷水仙;一輪下來,這支台灣水仙仍立於不敗之地。
3. 2022 鳳凰單叢鴨屎香
雖愛台茶,但台茶喝得差不多時也是會貪心,會對全世界最大產茶地、歷史也最悠久的中國茶翹首期待,這當中尤以廣東潮州特有的鳳凰單叢為先。鳳凰單叢本身是烏龍茶,底下孕育有分類繁盛的香型家族,例如有蜜蘭香、柚花香、芝蘭香、夜來香、與我現在要說的鴨屎香。
但鴨屎香… 這命名… 實在有夠衝擊(遮臉),足致五感崩壞。因緣際會遇到這款茶的第一時間,我根本不想買 www,要不是茶商讓我試喝、淨化了我的觀感,把我從「矮油」拉到「哇嗚」。
此衝擊命名據說是當地茶農想保護自家的茶,怕被外人學了去偷了去,於是在外人問「是什麼這麼香」的時候,隨口答「鴨屎香」以應付他。趣談不知真假,但名字確實因有失文雅,近年有人試著改口為「金銀花香」。
對於它,我可說是一喝傾心。過往接觸的台茶多是清新白花類,高揚優雅、不可褻玩;數十年來台灣市場也偏愛這類香型,所以鐵觀音、凍頂都往輕焙火做。
但鳳凰單叢鴨屎香在我喝來,除了花香融入水中帶有重量以外,甚至還傳來一點小動物的甜暖--有點類似寶寶味?奶香奶香的,讓你想撲上去擁抱哄騙般。也可能是來自異地的茶吧,突如其來地給我很不同的想像空間,每口滋味猶如遭遇野郊上隨風搖曳、平凡無奇的小黃花,它不問你出身來歷,不問你去處,只顧著衝你笑,溫暖和煦地裹著你。很舒服的幸福暈。
〔Ps〕我盡量不在這裡提茶葉是哪裡買來的資訊。口味本屬個人,並不是我說好的,他人喝了也會覺得好;我也不是每一次都買對,如果透露商家讓人循線去買,喝了卻覺得差勁,那我就尷尬了。再者我不那麼鍾情的茶,不代表它不好,去找出自己喜愛的風味,正是喝茶的閑趣之一。望見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