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來近日身體微恙+異常繁忙,一度想放棄每逢十一、二月就親手做的花圈;但聖誕節對我們不是一般日子,手作的念頭揮之不去,前兩天終於找到一個空檔,至喜歡的花店抓了預算中的花材葉材。
聖誕花圈的製作需先用綠材打底,好比說諾貝松、冷杉、雪松、甚至茶樹。但今年諾貝松因故特別特別貴(有傳聞是運輸貨櫃失火燒掉了很多),想聰明消費且成品效果不輸諾貝松的話,雪松是挺好的替代人選。
所以我手邊準備了雪松、合歡、有果實的尤加利、染色的圓葉尤加利、胡椒木果、落霜紅,再重複利用去年用過的乾燥薏仁、兩顆松果、肉桂小物等。
雪松密針般的葉子像鬍渣,稍微刺手,但它香氣特殊,色澤濕潤討喜。枝幹若以小火點燃,會散出濃郁的類焦糖油脂風味(當真媲美烤肉香啊)。
製作時偶爾被紮到手指,難免「嘶——」地小小驚呼。但只要用對了技巧,雪松很容易做出蓬鬆的視覺效果。
不只蓬鬆,看上去還能飽滿,豐盛,富有活力,有點野,有點不受控。我個人始終偏好這樣的風格,有些事不管過了多久,真的都不會改變…
一支雪松可按照葉子的形狀與份量,剪裁成20-30個小部件。打底時,不能只注意花圈正面。花圈的內圓周處也要注意,勿讓藤圈露出。
綠材大致覆蓋了藤圈的正面後,要開始勇敢地往縱軸走。
何謂縱軸?就是當你平放花圈,並從它的側面觀察綠材的枝幹時,它們應該勇於往上探(45度、60度、75度等都可以,角度越多越好),而不是只與桌面平行。綠材縱軸多變的花圈,會化身為茂盛的爆炸頭,或者,即將要舉行慶典似的歡樂鳥巢。
打底大致完成了,便可開始添加其他材料。此刻要說規則其實也沒有,原則上任人自由發揮,沒有對錯。而我因喜愛自然風格,所以會多花時間調整以下兩部分:
*後續裝飾上去的材料是否過度對稱。
人很自然地會去尋求對稱,這是造物主寫給宇宙的天條,也是人演化的痕跡。所以下意識我們的手也會跟著這樣動😉。左邊有一個,右邊就要有一個。成雙成對,剛剛好。
然而,如此安排會產生整齊劃一、聽從指揮的規矩感,成品看著就是「很乖」、「很嚴謹」。如果這就是您追求的,當然不是問題。
*顏色紛呈可以,但最終要能彼此統合,讓多彩的畫面依然「舒適」。
短篇幅內很難充分解釋色感協調是什麼,且人對顏色的喜好往往直覺獨斷。既然都自己動手做了,那就大膽嘗試,去尋找自己喜歡的樣子吧。
我個人呢,就是俗 www,就是要濃郁的紅跟蔥蘢的綠,因它們釀造了幸福、大氣、讓我們同在一起的基調。我愛。
市面上還有很多商家的花圈,用了現成的聖誕裝飾小物,異材質的搭配創造出來的是比較時尚、華麗的風格。大家不妨依循當季的靈感與荷包的深淺去抉擇。
慢手製作花圈、感受植物天然香氣的同時,心會沉靜下來,一舉一動中,把自己這一年來所承遇的美好與艱辛,都記憶在這個花圈裡。
過去種種猶如昨日死,今日種種猶如今日生,它具象了我這一年來心所懷有的感恩,與被慷慨賜予的愛。似乎會特別寒冷的這個冬天,靜靜欣賞它,相信它也會看照著我們,平順走完 2022 最後的月份。
也在此預祝大家佳節愉快、健康平安!
Ps:
冬季的葉材普遍都有舒服的香味,不妨摩挲揉捻,感受一下它們高冷貴族般的血脈。
所有花材綠材難免有農藥殘留,製作後記得清潔雙手。期間儘量不要飲食。
有些人皮膚容易過敏,接觸植物後可能出現癢、紅的狀況。清潔雙手後應該不會有大礙。如果很不舒服可以在製作過程戴園藝手套。不過這樣一來手指的靈敏度會下降很多。
自然界中的顏色鮮豔的果實通常有毒性,倘若家有小小孩,小心誤食。
多餘的材料,不急著丟,可再綁成倒掛的花束,成為另一種風格的節慶裝飾。
花圈完成三五天後,松葉難免乾燥脫水而縮小、露出空洞,這時多餘的材料又可以派上用場,是後續修補的大功臣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