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閱讀更多»「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,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!」
《雲之彼端》裡「到那裡,總覺得會失去些什麼?」這一反覆出現的題眼,到了《你的名字》後,變成了「感知到某種珍貴事物的消失,卻再也想不起來」;失憶是兩平行世界交叉時,雙方所需付出的代價。這部動畫要處理更多的是「不願遺忘」。
(以下有雷)
If I were to punctuate my life with the people whose bed I shared, and if these could be divided in two categories–those before and those after Oliver–then the greatest gift life could bestow on me was to move this divider forward in time.
--《Call my by your name》
許久沒走入實體電影院的我,八月特地與朋友去看了《寄生上流》。曾經看過奉俊昊的《殺人回憶》(因與韓劇《Signal 信號》中案件有重疊所以刻意去找),他的劇情張力飽滿,故事節奏卻走得從容有度。
《寄生上流》中這點特色沒變,揣起東方當代社會中低端人口、貧富差距、隱形界線的素材,小火慢炒成一部意象清晰、寓意深刻、但人人能懂的大銀幕作。能得大獎又這麼接地氣的商業片,還沒看的人不要錯過。
用了比預期還要多的時間看完《我的大叔》。乍聽是愛情劇,實則定調於職場腹黑、家庭倫理與社會寫實。完食後自己並未如其他人心得分享說的那樣,覺得「被療癒」(可能每人對療癒定義不同,我的話需要笑中帶淚),倒是嚐出一些警世之味,大處小處都在提醒現代社會我輩中人不可忽略的階級理解、世代提攜、社區融合。
閱讀更多»《攻殼機動隊》1995裡的傀儡師說:「… 獨一無二的記憶造就了獨一無二的人。雖然記憶本身就像是虛無的幻夢,人還是要倚賴記憶而存活。當電腦已能使記憶外部化的時候,你們應該思考一下其中的意義。」
閱讀更多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