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Life} 12 款常駐 iPhone APP 推薦

自己是蘋果用戶好幾年,持續選擇 iPhone 是因為習慣它的邏輯與介面,且在 itunes 上買了非常多音樂;再者 HTC、Sony、韓國機等都稍微把玩過,不覺得有哪些地方勝出,因此未來黏著在蘋果機的程度我想仍高達… 99% 這樣 ^  ^。就與大家分享幾款常用的 iPhone App(我還是 iPhone 5s),供參考。(updated: 現在換成 iphone 7了,請往這邊走:{Lifestyle} 10 款 iPhone 7 實用 apps 推薦)

{Notes} Nikon 28ti 與張照堂

坦白說,我從開始玩相機時始終就醉心於彩色攝影,我是個連做夢,也經常夢見充滿顏色場景的人。黑白畫面對我而言,有一種若隱若現的淒涼,所以很少用黑白底片。
但是,欣賞張照堂攝影展時,發現拿掉色彩的攝影,也能有溫暖的力道,沒有顏色的屏障後,的確會間接使觀者更專注在構圖與影像的意念上,彷彿能看到更純粹的什麼,自己備受震撼。因此近日在入手 Nikon 28ti 後,便餵了一卷黑白來玩玩。這次調過 EV,感覺對比有點過於銳利,下一卷會保持 EV 不動,再試看看。
有位 FB 網友 Will Lin 在北美館張照堂攝影展出最後一天,於現場聆聽攝影家的導覽,並整理成三十幾個重點,公開分享。基於禮貌這裡不全文轉貼,只摘錄幾個重點,並做了些順句的動作。

1. 底片與數位都好,重點是你在拍什麼,而不是你用什麼相機。

2. 數位很細緻,但是拍出來的人感覺比較冷,不像用底片拍的比較溫暖,話說回來,數位的線條比較明確。

3. 拍黑白,是因為黑白技術發展較早,彩色沖洗設備成本較高。同時黑白底片比較容易自已沖放,顏色也比較持久,所以許多寫實攝影都是黑白為主。但是彩色比較難拍,得考慮顏色的平衡,要很多經驗。有經驗的人會建立自己的風格。

4. 我每天隨身都帶相機,也用手機拍照。

5. 我喜歡拍動物、小孩、長長延伸的路與算命攤。

6. 照片調整曝光、裁剪是OK的,但改圖增減畫面就不好了。

7. 拍人的背影時,因為看不到表情與臉孔,所以會有空間想像那個人的模樣與神態。

8. 算命攤其實是一個介在存在與虛無之間的東西,但我自己是不算命的。拍完了算命的叫我算,我也不要。

9. 小嬰兒(張老師之子張世倫)我選那張不笑的,是因為如果只是笑容畫面太直白了,我喜歡沒笑的臉孔,比較有靈氣。

10. 在現實的場景裡加上一些非現實的東西會比較有意思。(例如:陽台上沒頭的同學,沒頭的影子自拍照,在同學的臉上塗上痱子粉,擎天崗上著戲服休息中的臨時演員等。)

11. 早期的照片是用 120 的相機拍的,所以仰角居多。

12. 拍照有時要等待,有時有點即興,有時要設計一下構圖,也要到處走才行。

13. 展場入口放大的兩張超大照片,一張是軍中人權,一張是反核。

14. 我為何要在相片上寫字呢?因為照片無法描述所有的情節。


Nikon 28ti / Fomapan EV+1/2

{Notes} 大學要怎麼選擇科系?

最近剛好有以前的學生陸續詢問我一些關於讀書、生活、戀愛、工作、遊學的意見。既然是尋求意見,以下便是我的建議,不喜歡聽老師口吻的讀者可以按左上角上一頁離開 XD,有興趣繼續閱讀的朋友,也請只把我的意見當做參考,並多聽聽父母、家人、校友、其他老師、學校輔導室等人的說法。

雖然我有教育、心理、基礎諮商的知識與經驗,但我不認為自己是夠格的生涯規劃專家(如果有這種專家的話);我慢慢覺得生涯這件事情再怎麼規劃,也可能敵不過一場災難變化、一個人的戀愛與相遇、或者普遍來講就是生命的際遇;我這人到目前為止更不是日進斗金、功成名就的人生勝利組,所以我分享的只能說是具通則的個人經驗 。

閱讀更多»

{Notes} 三個月準備TOEFL-iBT 心得- 應考篇

考前最後一個週末六日,我強迫自己模擬應考四小時的狀態,評估精神與體力。模擬四小時的考試過後,我發現 1) 如果閱讀考完,心理壓力就減輕很多,所以閱讀最該調整呼吸,放鬆肩頸等,以免緊張到大腦打結一片空白。2) 寫作一定要控制好時間。大約是這樣。

///應考前一週///

應考托福前6天,我慢慢降低自己的準備量,晚上下了班練個口說跟聽力,就不再過度拼命;考前三天都要自己睡得飽、精神好一點、正向思考(不是天生性格樂觀的話,這真是一個必須學習的態度),並且把機經找出來快速瀏覽過;自己準備的程度有一定把握後,看機經就不用死背,稍微瀏覽一下網上預測的題目,抱著平常心去面對。

閱讀更多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