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七月時,寫了對東方美人茶的初印象,之後一場好友聚餐+茶聚,聊到《茶金》,才知道有一齣戲在講述製茶家族與時代的故事。前陣子抽空看了幾集,還沒追完--追得完嗎我不知道… 親愛的台劇啊,何時能剪輯得更明快、劇情更濃縮、不沉迷在主角遲滯的表情鏡頭裡?--故想再聊聊東方美人這款茶。
東方美人茶是我心中認為,在台灣高山烏龍這茶界霸主以外,最具特色的台灣特產。它的價格被炒得天高,原因簡化地說,是因產量少以及比賽茶光芒加乘(今周刊 2019 年報導 1 、報導 2 供參)。特等獎茶一斤保守估算 60 萬吧,一泡 3g 就喝下 3000 台幣。
以前還沒這麼金貴時,自己還不懂喝;現在好了,穿金戴銀的身價,都快喝不起或喝不到了。不過金枝玉葉也有不愛的人,如吾家長輩,就評「寧可喝高價紅茶、也不喝東美」,問原因,只搖搖頭說不出究竟。
聊東美,不免要講它蜜香的來源,這實在是個奇妙的過程。茶樹跟蔬果農作物一樣,一般在生長時希望避免昆蟲咬食,擔心影響外觀與收成,故茶農會施農藥來除蟲除草。但東美妙就妙在,前人意外發現經過小綠葉蟬叮咬(即,著蜒或著涎)的茶葉,會產生特殊的蜜香味。
小綠葉蟬只在夏天大量繁衍,喜愛叮咬茶樹嫩芽獲取養分。嫩芽一旦被叮咬,就長不大、長不好、產量變少。故茶樹為自保,啟動了天然的防禦機制,非常巧妙地分泌能吸引小綠葉蟬的天敵(紅蜘蛛等昆蟲)的化學物質,來爭取生長機會,以免身殘 ^ ^。茶農收成的時機也很關鍵,往往要在嫩葉被咬得差不多(於是蜜香味才足)但損害不太致於嚴重前(不然這棵茶樹要多久才會從受傷中恢復?)及時採摘茶葉。
茶葉所分泌的合成物質,就是東美蜜香的來源,也是它出頭天的本錢。茶葉產量雖因著蜒而變少,但著蜒的滋味卻帶來了回饋、在市價上彌補了茶農與茶商。這場大自然上演的生態競合,從植物到昆蟲到人類行為環環相扣、動態協作,是不是很有趣呢。
但有幾個部分我們不妨稍微釐清。「有小綠葉蟬叮咬的茶葉與茶園,是不灑農藥、比較自然友善的」,這個說法大體正確。「經著蜒的茶葉,做成紅茶就是蜜香紅茶;做成烏龍,就是蜜香烏龍」,這個常見的說法也不算誤導;我甚至也嚐到了一款經著蜒的台東鹿野紅烏龍,非常好喝。
但是,除了小綠葉蟬,其實也有其他的昆蟲會來囓啃茶葉、進而產生滋味,只是那沒有小綠葉蟬的效果來得顯著。其次,並非所有冠上「蜜香」二字的,都確實經過了小綠葉蟬的著蜒。有的茶葉其實是透過焙火的技巧來提昇甜度(最簡單的判別方法就是:太便宜的蜜香 XX,通常不會是真的著蜒 ^ ^)。
這其實就是我毅然決然去上茶課的初衷:喜愛東美的我暗想,天然著蜒的蜜香,與烘焙提昇的蜜香到底要怎麼區別?究竟什麼叫做「好喝的東美」?或再廣一點,撇開個人偏好,究竟什麼叫做「好茶」?
這當然是個非常龐大的探詢,這篇只先專注在東美這件事。
幾次茶課加上自己四處品嚐下來,我發覺,好的東美除了茶乾具五色、白毫彎曲且明顯外,從茶乾、熱水下沖、茶湯本身、到入口、到聞杯底香,都綿延繾綣地散發出馥郁的花果蜜香,滑順、甜軟、香醇,氣韻縈鼻,令人眷戀再三。這支茶的整體特色就是婉約古典、情感曖昧。
我還發覺,好喝的東美,除了蜜香味外,茶乾本身還會有個奇特的辛香味。搜遍記憶裡的經驗,我覺得那是類似於粉紅胡椒的香氣;如果有人接觸過一款保養品牌 melvita 蜜威特所出的粉紅胡椒身體油,就很像那個味道 www。
另外,現今東方美人最常被資深愛茶人批評為「有香無韻」,指茶體軟弱無實質,前端香氣高,幾口後就消失了,後韻不足。喝完後口感飄渺地不知剛才喝了什麼,我又為什麼在這裡。(大白話:不耐喝)。
但好的東美,是可以有韻味的(甚至也不必要高居於比賽茶的 C 位)。只要製茶師傅不一味追逐前端香氣、更加平衡地作出了後韻,那麼那樣的茶足以唇齒留香,整體細緻、優雅、雋永。我現今最喝不膩的就是這種,為苗栗老師傅採製的青心大冇品種製成;吞嚥下去的每一口,都是季節的洗禮,彷彿夏末初秋、帶著笑意的金芒風神,還在輕輕撩撥你的臉龐。
—
PS:
不要看東美氣質香甜柔軟,身為夏茶,它的茶質本身算是比較刺激的。在我習慣的茶水比 1:20 下,四沖是最剛好… 喝太多會有茶醉現象,很不舒服,且對健康有害,提醒一下可能同為敏感體質的人兒。
[…] 那麼,什麼樣的東方美人,是好喝的東美?請繼續閱讀 {Life} 曖昧的東方美人(下)。 […]
讚讚